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今天的文言文真的是古人所用的文体吗实际古人

来源:文体用品与科技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5-24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对于高中生来说,高中语文学习量最大的通常是什么呢,一般都会回答:文言文,全文背诵。“文言文”到底是什么呢?大部分人估计会不假思索的回答: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用的古代汉

对于高中生来说,高中语文学习量最大的通常是什么呢,一般都会回答:文言文,全文背诵。 “文言文”到底是什么呢?大部分人估计会不假思索的回答:这就是我们老祖宗用的古代汉语啊。这个理解其实是不完全的,事实上中国从古到今,使用文言文的人都是极少数。那绝大多数人说的是什么汉语呢?

文言文的语法似乎并不太规范,但也有大致的规则,今天中国的教育部门是要求高中生有一定基本的文言阅读能力的,毕竟这是中国文学的文脉 这个大家也不用好奇了,其实根本不用研究,大家读一读明清通俗小说吧,比如《水浒传》和《西游记》,看看这里面的行文句法,是不是觉得虽然可能有些地方和现代汉语还是有差异,但是比文言文好理解多了?总体读懂没什么问题。 这就对了,其实古代老百姓用的大部分也是这种文法,明清之后更是几乎成型了,这种文法就是现代汉语文法的雏形。今天的中国人可能很少有这种困惑,因为大部分人的口头语和书面语都是统一的,即使是最正式的官方公文,除了极少数行文规则外,绝大部分行文和通用汉语也没有区别。

明清小说读起来并不需要文言能力,基本上懂现代汉语就能读个大概了 不过古代可不是这样的,以明清为例,通俗小说和一些散文家写的散文,用的显然就不是一套文法,我们现在会把归有光的《项脊轩志》认为是文言文,但不可能把《水浒传》当成文言文吧。 实际上,文言文并不能说是古代汉语,它实际只是一种汉文学的文体,它起源自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汉语口语(上古汉语),根据胡适考证,至中国汉代,文言文已经脱离了日常口语,于是汉语书面语就往两个方向发展了:复古和口语。 而这两支后来渐渐发展,到了唐宋时期,竟然形成三套体系,一种书面语模仿上古汉文书面文献,如唐宋八大家的散文;另一种是在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汉语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,即今日的汉文,如西汉《史记》、东汉佛经翻译、 南北朝刘义庆的《世说新语》;还有一种就是通俗汉语,如唐代的变文 、宋代的话本等。前两者属于文言文,第三者属于白话文。

明朝的皇帝倒是有个性,朱元璋就喜欢写白话文圣旨 这种情况到明清时期也是一样,明清既有模仿上古的书面语,如桐城派的散文,亦有今日所谓的文言(如明史、清史稿),又有所谓的近代白话,比如《水浒传》、《西游记》等。 到了今天,前两者基本作古,只剩下白话文了,这是辛亥革命之后,一些知识分子搞“新文化运动”,才形成的现象。 而且,文言文这种文体实际上并不能完全说是汉语文体,而是“跨语言”的汉字文体,这非常特殊,比如朝鲜、越南、日本古代也有大量的文言文作品出现,这是因为古代汉字属于这些国家的正规文字,但是,通俗作品,那几乎是不可能使用汉字表示清楚的,因为人家是有自己的语言的。

越南有著名的汉文《平吴大诰》,理解汉文是古代东亚知识分子最基本的技能 但对于古代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,要完全理解士大夫的文言文,那是做梦,我不说认不认字了,就是人家把文言文念给你听,大部分老百姓估计也是一脸懵:讲的啥呀。这种情况最经典的一次就是二战末期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在念广播,日本称“玉音放送”,皇室的文章用的当然是传统文体的,结果一堆日本人听完之后根本听不懂天皇在说啥。

虽然听不懂天皇在说啥,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可是,为何汉语会出现如此怪异的现象呢?一种语言出现两套文法! 这其实有很多原因,首先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,很多语言都有,尤其一些宗教地区,神职人员说一套,普通老百姓说另一套,通常来说,前者比后者的文法要复杂很多,但同时使用的字句上却精简很多。 因为对于官府,神职人员来说,他们说的话通常都有着极高的信息价值,时效性很强,通常需要通过文字记录,所以他们用的文法必须要“节省字数”,提高信息熵,因为当时保存信息太困难了,刻在石头上,刻在竹子上都是很费劲的活,于是,就出现了“高熵版文体”了。

文章来源:《文体用品与科技》 网址: http://www.wtypykj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524/629.html



上一篇:当代文体股价涨5.9% 现报8.27元
下一篇:推动川渝文体旅融合丨2021首届“巴山蜀水 运动川

文体用品与科技投稿 | 文体用品与科技编辑部| 文体用品与科技版面费 | 文体用品与科技论文发表 | 文体用品与科技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文体用品与科技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