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姚伯多造像题记书风与文体考察

来源:文体用品与科技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7-2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北魏《姚伯多造像碑》为道教造像碑,现藏于药王山碑林博物馆。该碑四面造像,左上角残损。此碑作为北朝早期造像,去汉不远,造像题记书体中多流露出汉人的淳厚之气,特别是题

北魏《姚伯多造像碑》为道教造像碑,现藏于药王山碑林博物馆。该碑四面造像,左上角残损。此碑作为北朝早期造像,去汉不远,造像题记书体中多流露出汉人的淳厚之气,特别是题记文辞华美流畅,全文一千一百余字,是现存造像题记中文辞最多者。作为完整文本,文字顺序应是先碑阳,后碑阴,然后碑两侧,碑两侧文字的顺序是先男后女。本文现就《姚伯多造像题记》的书风和文体等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,祈请方家指正。

一、《姚伯多造像题记》书风考察

(一)《姚伯多造像题记》的书风

从书刻风格来看,《姚伯多造像题记》整体上显得朴厚古拙,率意而为,结字大小正斜相间,线质浑厚,用笔无明显提按变化,方圆合宜。比起北魏中后期开张跌宕的书风,显得更加朴实无华,深具汉碑淳厚之气。以下就其具体用笔、结字、整体布局分而述之。

从用笔来看,一是点画形态变化丰富,特别是一些点画较多的字体,点画造型的灵活处理更加丰富了用笔的厚重和力量;二是主笔突出,开张舒展,给人以爽劲之感;三是笔形方圆相济,骨力刚劲;四是横画笔形多右倾形,这当与刻工的凿刻习惯有关;五是较多捺向笔形隶意明显,如“道”“速”“世”“远”等字。在结字上,字体的外部形态多呈不规则几何图形,结体随意自然,字的重心多下移,尤其是一些独体字,结体多为扁方形和三角形。左右部件的字,造型参差错落,高低变化,富有意趣,极具审美意味。在章法布局上,《姚伯多造像题记》参差错落,浑然一体,在不对称中寻求平衡,这类似于晚明一些行草书的布局,较同时期其他题记,显得更有自由度和表现力。

综上,《姚伯多造像题记》碑之阳、阴、左、右书风均异,碑阳字体线条较粗重,捺笔沉厚,隶意较浓。碑阴点画线条较之则显轻盈疏朗,章法雅静空灵。碑左侧字体撇捺夸张舒展,结字宽而松,布局灵活,参差错落,而右侧字体则布局较匀称规范,结字紧凑。概言之,《姚伯多造像题记》行距分布打破整齐划一,空间错落有致,字势得自然之妙理,实为北朝书法异品之代表。

(二)《姚伯多造像题记》书风成因及其影响

《姚伯多造像题记》书刻风格的形成,与当时刻工的审美、文化素养、技术的优劣以及造像的刊刻程序诸因素有关。

其一,刻工的审美、文化水平、师承和刀功优劣都会影响《姚伯多造像题记》字体风格的多样性。《魏书·世祖纪》载: “……其百工技巧、驺卒子息,皆当习其父兄所业,不听私立学校,违者师身死,主人门。”[1](P90)

可以看出,当时刻工身份地位极其卑微,文化教育程度受到了严格的限制。且北魏关中地区,多少数民族杂居,其汉化程度要远低于都成洛阳,即使有高水平的刻手,也都征集去为皇家服务。如孝文帝时期关中王遇,时就掌管皇家建造宫室之事[2](P23)。况关中一带的造像和题记活动,多以村邑、家族类群体为主,因受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,其题记的风貌和规格与皇家造像相较差异明显。华人德也认为: “陕西关中地区的造像碑,字形奇怪诡异,形成了与洛阳一带迥异的书风。如太和所刻的《姚伯多造像碑》。”[3](P72)

可见,正是由于关中地区民间书写和刊刻技术的双重作用,形成了《姚伯多造像题记》书风古拙淳朴、苍茫率意和形态多变的字体特征。

其二,《姚伯多造像题记》似由多人共同刊刻完成。造像题记的完成,一般先书手书丹,再由刻工刊刻,然后修改调整,最后完成工序。从书丹来看,《姚伯多造像题记》似多用圆笔书写,且较多用笔还遗存着篆隶笔意,但经过刻工二次加工,我们看到的多是较方的笔形,横画主笔突出,体势欹侧,结体亦趋不规则和方扁形,例如“穷”“会”“畅”等字[4](P128)。

此外,北魏时期造像之风盛行,在关中、北地郡一带,大量刻工因长期受地域书风、师承诸因素的浸润,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刊刻习惯,为按期完工,造像活动的完成多是群体协作,分工明确。这样,形成同一座造像碑上,题记书风均异[5](P58)。这就不难解释《姚伯多造像题记》为何字体风格多异,书风灵活自由了。

综上所述,《姚伯多造像题记》是由多人合作,共同刊刻完成的二次艺术,因刻工手法风格的差异,造成不同碑面的笔形、结字、章法、空间的各异,使《姚伯多造像题记》的字体风格多样化,从而亦造就了其古朴稚拙、率真自然的书风。在书法史上,北魏关中地区的“题记书法”起到功不可没的过渡作用, 为中国书法在隋代的统一和唐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,其书法风格亦成为后世书家学习的典范。

文章来源:《文体用品与科技》 网址: http://www.wtypykjzz.cn/qikandaodu/2021/0722/673.html



上一篇:从书体到文体破体论源流史述
下一篇:海淘洋奶粉应谨慎

文体用品与科技投稿 | 文体用品与科技编辑部| 文体用品与科技版面费 | 文体用品与科技论文发表 | 文体用品与科技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文体用品与科技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