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书房杂谈(再续)

来源:文体用品与科技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0-10-2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臂 搁 臂搁,又称搁臂,是旧时文人的常用品,几乎每个读书人的书斋里都有一副,虽然不敢和笔墨纸砚一样不可或缺,但缺了它,总觉得缺了什么。至于质量如何,全看个人的经济能

臂 搁

臂搁,又称搁臂,是旧时文人的常用品,几乎每个读书人的书斋里都有一副,虽然不敢和笔墨纸砚一样不可或缺,但缺了它,总觉得缺了什么。至于质量如何,全看个人的经济能力了。如果是穷书生,随便什么都可当臂搁的。“文房四宝”之外,如果一定要添一宝,首选当属臂搁(也有说是水盂)。目前,不搞文玩收藏的人,怕是已经不太明白这臂搁是干什么用的了。顾名思义,就是放臂膀的。旧时的书写都是从右往左,直行书写,往左边移动的时候,手腕或小臂不小心会蹭到纸上新写的墨迹,无论是墨把手臂弄脏了,还是手臂弄坏了纸或糊涂了字,都是恼人的事,既影响了心情,也写不好字,文章更是难以下笔。另外呢,盛夏天气里,文人书写或作画,汗水淋淋,滴到纸上也会洇坏了纸。于是,书写者就会找一个硬点的东西(开始时多半是镇纸),垫在胳膊下边,胳膊就不会蹭到纸和墨了。时间久了,就有好事者想了个主意,把垫胳膊的物件,加以个性化、艺术化,请人专门做成现如今通行的臂搁,既可作为书写的用品,又可清玩。所以,臂搁还有一个别名叫“腕枕”。

我对臂搁的历史没有研究,和朋友闲聊时,知道臂搁作为文房用品,应该是从明初开始流行的,到了清代,制作工艺达到了鼎盛,各种材质的臂搁都有,普通的以竹子居多,将竹筒剖成三块,把竹面打磨光滑,刷桐油,在凸起的面上进行镌刻。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,或刻上文字,或刻上图案。文字有诗赋,也有座右铭;图案有人物,也有风景;还有诗画合体的“郊外踏青图”之类。文友间的交往,也可作为礼品相互赠送,有的还刻上赠言并有落款,表明何年何月在什么情况下送的,很珍重。除了常见的竹子而外,也有檀木、陶瓷等材质,上档次的是玉或象牙,做工也更精,都是精雕而成——那已经超出日常用品而成为奢侈品了。如此经过文人雅士的推广,臂搁也渐渐从纯粹的书房用品而向收藏品转变了。特别是书写形式改变之后,臂搁作为日常用品已经可有可无,即便是书房的案几上有这么一块,也基本上当作镇纸来用了。

我在新浦民主路老街的文玩市场上,买过一副臂搁,是竹子的,样子很旧了,刻了王维的诗句:“风景日夕佳,与君赋新诗。”这是《赠裴十迪》的首句。我当时问摊主,这是老货吗?摊主含糊其辞地说不知道,别人拿来代卖的,便宜。有一次,一个搞文物鉴赏的朋友到我家玩,看到了,很不屑地建议我赶快扔掉,说质量太差,民国货,工艺也不怎么样,而且字是烙上去的。我没有扔,心想民国也算前朝了,留着玩玩吧,当成一种见识也未尝不可。上档次的臂搁我也见过,那是在一家博物馆里,也是竹子的,叫“留青竹刻山水人物”,留青,就是竹竿上原有的颜色,以浅浮雕技法,刻了一幅画,画面上有山有石,有松有竹,还有人物。松是老松,一虬枝横空斜出,松下一须发老者昂首眺远,身边一书童背着包裹顺着老者的目光寻找什么,又仿佛在听老者在讲谈。二人脚下有一块悬空的怪石,石下竹叶数枚,随风摇曳。整幅画面构图精巧,意态萧疏,情境悠远,很有玩味。我还见过常熟诗人、收藏家王晓明先生藏的臂搁,不是一副两副,是很多副,可以说不少都是精品,让我大为惊叹。有一块臂搁,刻了密密麻麻的字,我细看了,居然是《出师表》的节选,字是小楷,娟秀而俊雅。有一块行书臂搁,镌刻的内容是:“养花天气半晴阴,知向田园著意深。莫道贫家人事苦,东风吹送一畦金。”落款是“丙辰春日 陛云三哥清玩 彦明刊”。这就是典型的文人间的交往了。诗也是自做的,首句化自清人严元照的《定风波》。诗不算恶,“东风吹送一畦金”虽没有“生花”,也可称得上“妙笔”了。看来这位“陛云三哥”深居田园的生活还是挺惬意的。但,这位“陛云”,是不是俞平伯的父亲俞陛云呢?俞陛云生于1868年,逝于1950年,如果这里的“丙辰”是1916年的“丙辰”,倒是可以存疑的。如果是,那晓明兄的这块臂搁就有非凡的价值和意义了。晓明兄还有一块臂搁,字体有点郑板桥的意思,内容是:“大书悬臂,小则不能。臂濡于墨,而渍于纸,何以异于夏月之蝇,不悬而悬,惟女勍。天池道人渭书于樱桃馆。”这个“渭”,自称“天地道人”,把臂搁的功效说得明明白白了,而他的“樱桃馆”,听起来也似乎在山上。晓明来了兴致,又给我展示了一块臂搁,是新品,此为一块鸡翅木,雕饰的山水,巧借材料的疤结来构图,十分精妙,其山水、树木和人物,疏密有致,恰到好处。他介绍过这块臂搁之后,又向我推介了雕刻师,是一位很有追求和想法的文化人,开一家红木雕刻厂,大到家具,小到文玩,都经营。晓明兄许诺,得空时,一定带我去拜访这位雕刻家。这倒是让我平添一份期待了。

文章来源:《文体用品与科技》 网址: http://www.wtypykjzz.cn/qikandaodu/2020/1028/445.html



上一篇:“慢先生”与“快女士”旅游记
下一篇:武术拂尘的基本知识和习练技巧

文体用品与科技投稿 | 文体用品与科技编辑部| 文体用品与科技版面费 | 文体用品与科技论文发表 | 文体用品与科技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文体用品与科技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